近日,旅游酒店管理学院2018级毕业生申书菡的创业故事引发热议。从“旅游管理专业学生”到“校园餐饮品牌创始人”,从“月光族”到“创业标杆”,她的蜕变之路不仅展现了当代青年的拼搏韧劲,更成为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、赋能学生多元发展的生动注脚。

专业跨界,创业实践锤炼真本领。2020年,申书菡带着旅游管理专业的扎实功底回到母校创业。面对餐饮行业零经验的挑战,她将课堂所学的市场调研、服务管理、成本核算等知识融入实践,通过分析学生用餐需求优化菜品结构,借助旅游服务思维在跨界创业中快速找准定位,仅用半年便将濒临倒闭的东北面馆打造成“网红档口”。
以食育人,社会责任融入商业基因。在旅游学院“创新驱动、责任先行”的育人理念影响下,申书菡的创业项目始终带着鲜明的公益底色。她设立勤工助学岗位,累计帮助百名贫困生赚取生活费;打造“深夜食堂”“暖心加量”等特色服务,用美食温暖学子的奋斗时光。申书菡的实践正是学院文旅融合创业观的缩影—创业不仅是商业行为,更是价值的传递,将人文关怀注入商业模式,让社会责任成为创业项目的生命力。
双创生态,培育“敢创”沃土。申书菡的成长离不开旅游学院持续构建的创新创业支持体系。近年来,学院通过开设创新创业特色课程,建设多元实践平台,并联动校企资源提供创业导师驻点指导、专项孵化基金等支持,已培育出乡村旅游策划、非遗文创开发、校园服务创新等多领域学生创业项目。

申书菡坦言:“一碗热乎饭能温暖胃,而学院教会我们的创新思维和社会担当,终将温暖更广阔的人生。”她的成功“转型”也正是高校双创教育的深层价值—让每个青年都能在时代的浪潮中,找到属于自己的“滚烫”答案。旅游酒店管理学院院长刘蕾在采访中表示,未来将通过建立标准化创业实训库、搭建餐饮供应链共享平台,把申书菡等成功案例的经验转化为可借鉴创业模版,让更多学子在“小而美”的创业尝试中锤炼本领,实现从“就业”到“兴业”的跨越。